书荒小说 - 历史军事 - 刘备的日常在线阅读 - 1.20 五供九宾

1.20 五供九宾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蔡邕《独断》:“正月上丁〖正月上旬的丁日〗,祠南郊,礼毕,次北郊、明堂、高祖庙、世祖庙,谓之五供。五供毕,以次上陵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所谓‘五供’,便是指五个重要的正月祭祀活动。在京的“九宾”,皆要参与其中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大鸿胪设九宾,随立殿前。”“九宾谓王、侯、公、卿、二千石、六百石下及郎、吏、匈奴侍子,凡九等。”换句话说,宗室诸刘、百蛮贡职、众郡奉计,中的不少人,要参加完‘上陵礼’,方能打道回府。

        陛下让刘备留京,也是遵循惯例。

        别无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刘备乃是列候,‘五供’自要参加。大鸿胪属下治礼郎,已来府中传授刘备必要的祭祀礼仪。好在类似这样的大祭,参与人数众多。只需随大流,便可过关。刘备自幼家教甚严,亦不曾短了礼节。

        府中只有七婢、两位义弟,三位家臣,及百余护卫。主簿贾诩甚是空闲。多在中庭三层书房,为刘备整理平羌手札。

        段太尉的平羌手札,总结起来四个字:恩威并济。

        对内附的羌人,安抚善待。对反叛的羌人,尽数诛灭。

        刘备粗略统计了下,自桓帝延熹二年,继任护羌校尉,到再任破羌将军的几年间。死于他刀下的羌人,竟达十万之数!甚至有四千人叛变而诛杀三千人的纪录。理由诸如:羌人“诛之不尽”、“上天震怒,假手行诛”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与刘备只诛首恶,善待从众的观点相悖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刘备也能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时下汉庭不比先前。国力已无法承受羌人野火燎原般,不断涌现的反叛浪潮。许多地区,同一部族,今日平又明日反。反反复复,朝廷无论是安抚还是讨伐,皆要耗费大量资源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所录。安帝永初元年羌乱初起的十多年间,共耗费军资二百四十亿。顺帝永和后数年间,为八十余亿。桓帝建和后十多年间,计四十四亿。

        单此三笔军费支出,远超汉庭每年例行赏赐南匈奴的一亿九千余万。以及维持西域稳定延续丝绸商道的七千四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羌乱蜂起的一百五十余年间,三辅地区战死沙场的青壮,死于战乱的饥民,已无可计数。何止民生凋敝,根本就是赤野千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光武帝建武九年,狄道复置护羌校尉,名将马援随之平定羌乱。此后凡投降内附汉庭者,皆被安置在天水、陇西、扶风三郡。称东羌。

        汉人数量骤减。而羌人种辈激增。

        良田皆成荒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。前汉时堪称帝国心脏的关中三辅,便因今汉迁都洛阳,帝国东顾,而被轻易被划为羌族居留区。

        自此。内徙羌人,一"bo bo"连续不断。甚至曾出现“和帝永元六年,蜀郡徼外大牂夷种羌豪造头等率种人五十余万口内属,拜造头为邑君长,赐印绶”的记载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消彼长。汉人不断减少,羌人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    汉文明随之弱势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强权支撑,汉化难以为继。羌人的汉化程度,甚至连南匈奴都不如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办。

        杀。

        以暴制暴。以杀平乱。

        贾诩甚至诈说自己是段颎外孙,便可逃命。足见段太尉在羌人中的赫赫凶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刘备看来,羌乱已渐从外患转为内乱。

        想要彻底剿灭羌乱,唯有持续汉化。首先,便要从关东往三辅大规模移民。筑城开荒以造血。恢复汉文明生机。然后再行通婚教化,分而化之。可平羌乱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强权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足够的强权保证,羌人又如何能甘心俯首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都不急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有可能,待来日重整河山,举全国之力,扫平诸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呼——”刘备长出一口气,缓缓卷起段太尉手札。轻置于桌角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主公今日可有新得?”一直陪坐再侧的贾诩,这便笑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血泪粘手。”刘备笑叹。

        贾诩轻轻点头:“以杀治乱,如同割草。今年草尽,明春又发。若不除根,羌乱难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文和言之有理。”刘备转而又道:“然,羌人与西域诸胡,仅一带之隔〖河西走廊〗。前汉时,西羌与匈奴联盟,前后夹击,令大汉腹背受敌。武帝隧出兵陇右,置河西四郡,切断羌、胡勾连,乃断匈奴一臂。今匈奴远遁,鲜卑继灭。高车似又兴起。河西走廊太过狭长。一旦被断,大汉将失去西域通连。如此看来,诸羌之乱势必剪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贾诩欣然道:“凡大国,必居中而守。洛阳号称宅兹中国,然在诩看来,还是过于偏东。关东乃是龙兴之地,不得不慎而又重。然若要创不世之业,长安才是帝国之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贾诩之心,刘备岂能不知。这便笑道: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。三辅之地,势必夺回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君臣相视而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华佗之名,早已响彻临乡。

        与之匹配的另一个食禄双俸者,便是‘临乡侯府庶子兼领辅汉将军府主簿’的贾诩。

        主公号称麒麟子,轻财重义,善识人。前例种种,何须多说!所募之人,皆称贤良。从小到大,从未看走眼。贾诩虽名声不显,却能领食双俸,必怀奇才。

        临乡上下,皆如此想。

        先后娄圭,后有贾诩。再加上早已内定的小师弟刘晔。临乡的谋臣体系,算是初步搭建。话说待徐庶、孔明、法正、庞统,四大谋臣一一归位。未来可期。

        贾诩何许人?

        智多近妖也!谋略无敌,亦通晓兵法。著有《钞孙子兵法》一卷,并为《吴起兵法》校注。只可惜不曾将兵,始终未获兵权。否则司马家又岂有出头机会!

        还是那句话,庸主难驱良臣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位义弟,皆有万夫不敌之豪勇。徐荣、程普亦是当世良将。麾下人马装备精良,忠义无双。临乡一地,竟有十余城池,数万良马。

        难不成只为给侯府把门牧马?

        何为明主?

        必有远见之明也。

        贾诩之所以辞官返乡,便是看到了隐藏在升平之下的滚滚暗流。

        女刺客一直寄居在马市客舍。

        出后院角门,刘备便可抵达马市。时常往来探望。女刺客名甯。不知是否姓张。刘备称呼其为甯姐姐。至于姓氏,女刺客不愿多说,刘备也未曾提及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心照不宣,默契早生。